前言
由廣東省生態環境廳主管的《環境》雜志,2021年第9期策劃開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宣傳專題,并作為資料報送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其中,“低碳經濟”專欄為展示廣東環保產業一直以來積極響應政府治污攻堅號召,發揮政企橋梁紐帶作用,通過引導行業自律,推動環保技術、設備、服務等方面的創新與研發,為廣東治污攻堅貢獻行業力量的實際行動,特約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長麥建波撰寫署名文章。
當好橋梁紐帶?引領行業發展
文/麥建波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廣東環保產業作為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的支撐產業,也迎來了巨大歷史發展機遇,在成為全省新經濟增長點的同時,也成為廣東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支撐。
廣東環保產業走在前列
初步形成集聚發展態勢
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廣東經濟總量連續32年位居全國第一,產業門類齊全。與此同時,廣東有超過60萬家排污單位,最早經歷了長時期大規模、高強度的開發模式對資源環境帶來的巨大壓力。
在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隨著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深入實施,廣東環保產業也得到快速健康發展,不斷支撐保障全省生態環境治理工作。
2020年度最新產業調查數據顯示,參與統計的廣東省環保企業約有1600家,年營業收入約3450億元,排名全國前列。主板上市環保企業28家,數量居全國前列。參與統計的廣東省環保企業中,超億元企業占比約10%,創造了全省約94%的收入和約98%的利潤。產業領域以水污染防治和固廢處置與資源化為主,收入占比超80%。產業結構以服務業為主,企業數量占比超70%,收入約占85%。
環保產業初步形成集聚發展態勢。近年來,廣東立足現有環保產業集聚基礎,集中整合資金、技術、市場、人才等資源,積極延伸上下游配套產業鏈,著力打造若干規模經濟效益明顯、綜合競爭力較強的環保產業園區或基地,已初步形成環保產業集聚發展態勢。
環保產業科技和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全省環保產業在技術和產品上走出了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子,通過自主研發、產學研合作以及政府出臺有利于環保產業的標準等扶持政策相結合,使得廣東環境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不斷縮小,已經出現了一批技術含量高、有較高知名度和市場份額的高新技術和產品,環保產業科技和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特別是在環境自動在線監測、生態環境修復及流域治理、生活垃圾焚燒等技術領域,均居于全國領先位置。
“產業+資本”成為新發展模式之一。2012年起,環保產業并購潮在全國盛起,廣東環保產業進入行業整合、并購提速的新態勢。環保企業間通過同業并購實現主業壯大或區域擴張、拓展產業鏈打造綜合環保服務商。不少其他行業巨頭因業務轉型需要,借助資本優勢通過并購競相涌入環保產業,加速產業格局的調整。
當好政企橋梁紐帶
引導行業企業自律
做好服務,紓解行業痛點,是行業協會使命的“根”與“魂”。近年來廣東環保產業發展迅速,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員隊伍日益壯大,協會實力不斷增強,為政府、企業、行業、社會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以政府引導為導向,構建政企溝通橋梁。一方面,圍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配合政府部門開展產業政策研究、文件制定、政策措施落地等工作,努力發揮政府參謀助手作用。如配合省工信廳開展《廣東省培育安全應急與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編制,連續多年配合省生態環境廳開展“送技術、送服務、送法規、送政策”進污染源排放企業活動。2021年上半年,分別在惠州市龍溪電鍍園、江門市崖門電鍍園區講解新固廢法、排污證后管理、電鍍廢水治理技術要點和案例分析,在佛山、清遠和肇慶市講解鋁灰渣處理處置專題,幫助當地企業做好污染防治。另一方面,積極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做好產業政策、法律法規宣貫,引導行業企業合法合規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規范行業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以會員服務為核心,搭建行業服務平臺。著力構建環保產業標準體系,2021年上半年,參與編制的《廣東省環保產業標準體系規劃與路線圖》正式印發實施;發布《建設項目環境監理文件編制指南》《工業鍋爐煙氣脫硝工程技術規范》2項標準。搭建展會論壇等供需對接、技術創新交流平臺,舉辦中國環博會廣州展、泛珠三角區域環保產業合作發展論壇暨新技術新產品推介會、粵陜甘一帶一路環保產業聯盟工作暨交流會、環境監測技術與第三方環境監測服務產業發展論壇等,為協會會員打造環保新技術、新產品及項目區域合作交流平臺。搭建人才服務平臺,完善人才培訓體系,2020年全年共組織40多期環保領域相關技術培訓班,近6000人次參加培訓;開設網絡“環保產業大講堂”,為環保企業免費提供《水處理技術與應用》《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等課程。舉辦廣東省環保產業網絡招聘會,為環保企業免費提供招聘平臺,緩解企業招工難、用工難問題。
此外,開展廣東省環保產業重點企業基本情況調查、環境服務業財務統計等基礎性工作,編制全行業及細分領域行業發展報告,協助生態環境、工信等政府職能部門,圍繞生態環境保護和產業發展的重點熱點問題展開調研,主動為政府相關部門立法、政策制訂等提供決策咨詢和數據支撐,為會員和環保相關單位經營提供決策服務,引導廣東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
發揮支撐保障作用
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雙碳”元年,廣東環保產業人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聽黨話跟黨走,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記總書記寄予廣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殷切期待,在加強行業自律、自身建設,提升服務能力等方面,搭建更多交流研討平臺,激發企業創新內生動力,助力環保產業技術、服務、裝備創新。加強產業政策、融資戰略等研究,為政府制定產業政策提供科學技術支撐,為行業企業創新發展提供科學發展方向路徑。
提高政治站位,以黨建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重大政治原則。不論是省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還是會員企業,都必須加強黨的建設,通過常態化政治學習,深入學習領會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充分發揮黨建引領,推動環保產業健康快速高質量發展。
未來五年,要緊緊圍繞廣東“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目標任務,謀劃和實施好“十四五”時期環保產業發展工作,充分發揮生態環境科技與產業的支撐保障作用,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持續發揮政企橋梁紐帶作用,做好產業政策、法律法規宣貫,引導行業自律,合法合規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規范行業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注重技術創新,構建協同創新平臺。環保產業是構建生態環境保護“雙循環”格局,發揮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只有打造環保產業資源、技術開放共享平臺,構建協同創新的完整上下游環保產業鏈,推動形成更大規模集聚效應,才能更好發揮好這個著力點的作用。
未來五年,要圍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協同科研院所、企業發力加強技術創新和服務革新,發展安全、高效、節能低碳的先進環保技術裝備;集智聚力拓寬服務領域,主動服務地方產業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匯聚環保產業的強大力量。
來源:廣東環保產業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