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是全面建成美麗中國的內在要求。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關于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戰略部署,提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指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立足農村實際,學習運用 “千萬工程”經驗,因地制宜實施治理管控,走出一條新時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之路。
近年來,我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仍然存在治理機制不完善、治理重點不突出、治理成效評判標準不科學、治理模式不精準、治理成效不穩固、保障措施不健全等突出問題。2022 年,我國城市污水收集率為70%,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僅為31%,很多農村依然處于“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的狀態。
為破解村鎮污水治理難題,很多企業和企業家先行先試,創新治理思路,研發治理科技,新大禹環境就是其中一員。新大禹環境,其名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大禹治水,而“治水”,尤其是農村污水治理,恰是新大禹環境及其掌舵者麥建波多年的“執念”。麥建波1985 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畢業后就投身環保事業,曾供職于國家環保局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從事廢水處理技術研究工作,現任廣東新大禹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大禹環境)董事長。
麥建波:從 20 世紀 80 年代起,我就開始涉足村鎮污水的研究與治理工作。當時的環境治理工作重心集中在工業廢水和大中城市生活污水治理,村鎮環保的需求只是局部的,體量很小,難以支撐起一個龐大的產業生態,新大禹環境在村鎮污水方面的研究與治理就暫時擱置了,但調研時鄉村“臟亂差”的環境對我觸動很大,我也一直在思考農村污水治理的技術發展路徑和建設、運維模式。
1986年,我承擔了國家“七五”攻關課題,開始做氧化塘處理生活污水的研究和工程應用。1989年開展人工濕地處理生活污水研究,按照當時的排放標準,這些處理技術都可以用作村鎮污水治理,相關的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但是氧化塘、人工濕地技術處理生活污水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引發次生災害,易滋生蚊蟲、產生臭味,水葫蘆等濕地植物收割后的處理和處置也是難題。如果從環保達標角度而言,人工濕地等工藝完全沒問題,但若是從美好生活角度考慮,這些技術并不完善,我們不能因為環保治理而產生新的次生災害,破壞美好的鄉村人居環境。
1992—1994年,我們在東莞開展了很多東江供水系統周邊的農村污水處理項目。那是廣東第一批農村環境連片治理項目,項目建成后,運營中出現的問題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比如在建設環節就要密切關注污泥、曝氣、投藥等問題,這些會直接影響后期運營成本。要先考慮怎么運營,再考慮怎么建設,建設不是目的,能長期穩定運營才是目的。
2016 年,農村污水治理剛開始受到關注的時候,我們采用不同農村污水技術做成不同的裝置,集中進行試驗、比較、分析,包括氧化塘、人工濕地、滴濾、SBR、MBR、一體化設備等,根據試驗效果,著重考慮運營需求,對農村治理的建設模式、運維模式的思考逐步成熟。
黨的十九大報告創新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近幾年,中央各部委出臺了解決農村實際問題的政策文件。我國的城市建設成就得到普遍認可。但一個國家的發展,除了城市發展,更要看鄉村的振興,沒有農業農村的高質量發展,就沒有真正的現代化。
新大禹環境深耕環保領域近三十年,秉持與國家政策導向、市場需求緊密相連的“順勢而為”的發展理念,一直專注工業廢水治理(涵蓋電鍍、印染、線路板)和村鎮水環境治理等,在工業廢水治理方面經驗豐富,已連續多年成為國內重金屬廢水領域的行業領跑者。進入村鎮水環境治理,既是對國家戰略的積極響應,也是公司未來的發展定位。
麥建波:在新大禹環境的發展歷程中,我們認為工程建設、設施運營等都是手段,不是目的,一個美麗的、美好的環境才是治理目的。
水環境污染主要有城市污水、工業廢水、農業面源、村鎮污水4 個來源。近些年,村鎮污水治理取得了積極進展,但出現大量村鎮污水處理設施“曬太陽”的情況,原因是這些村鎮污水處理設施的投資成本和運營成本居高不下,超出地方財政的支付能力,很多農村污水處理站點“用不了”“用不起”, 這也是當前農村污水建設進展緩慢甚至停滯不前的原因。
“用不了”“用不起”與農村污水特點密不可分。 一是由于站點分散,出現故障時,難以及時維修,生化系統會因停機太久而崩潰,造成很多農村站點的生化系統不能長期穩定運行。同時,站點分散導致所需配置的專業運維人員較多,造成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二是農村污水水質、水量變化大,但目前很多站點運行模式、運行參數不能做相應調整,一 方面造成生化系統因過度曝氣或過度排泥等難以長期穩定運行;另一方面,由于站點的運行模式和運行參數不能根據水質、水量智慧調整,很多站點按設計滿負荷工況運行,造成運行費用的浪費。
《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中有關有序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分類整改中就提出,對于工藝技術的要求不能太復雜、運行成本要適當、要符合農村的實際。村鎮市場的核心就是穩定。要長期穩定運行就必須操作簡單,降低對專業運營人員的依賴度,同時實現低成本遠程智慧管控。
近些年,新大禹環境針對國內村鎮污水治理的痛點、難點,研發了創新的 AI(人工智能)農村污水治理產品,能遠程感知設備故障,聯動配件商城, 實現預警時下單備貨,報警后 1 小時內完成插拔式 快速維修,無需專業維修人員到場即可確保設備正常運營。此外,產品能遠程感知微生物量和活性,并對微生物系統進行遠程診斷與修復,確保微生物量保持在正常水平,并可根據水質、水量,通過微生物 AI 增長模型和污染物 AI 去除模型智慧匹配最優運行參數,實現水質達標和運行成本最優。
新大禹 AI 農村污水治理產品具有“運行模式靈活”“處理效果穩定”“運行成本最優”的特點,將激活“曬太陽”的農村污水處理站點,讓農村污水處理站點“用得了”“用得起”,破解農村污水處理難題。農村污水處理站點能長期穩定運行,農村的生活環境會逐步得到改善,城市居民才愿意到農村生活、工作和投資。
麥建波:農村污水處理的核心問題之一是支付能力,因此,農村污水治理措施要經濟適用、梯次推進,確保治理成本與當地經濟承受能力相適應。農村人均日用水量大概為 0.1 噸,一個月就是3噸,需支付的污水處理費為 6—9 元 / 月 · 人,負擔雖然不大,但是村民支付意愿并不高。這和工業廢水、城鎮生活污水處理一樣,都會經歷從居民不愿付費到成為剛性成本的過程。
為應對不同進水水質和不同的排放標準,讓農村污水處理做到既便宜且有效,新大禹環境研發了 AI 農村污水治理產品,在滿足不同排放標準下, 智慧匹配最優的運行參數,實現處理成本最優,處理后的水可回用,滿足農家樂、民宿、別墅等諸多場景。
新大禹環境在村鎮污水處理產品設計階段就要求做到極簡。村鎮污水治理只要建一個水池或利用現有的水池,在水池上加一個新大禹環境開發的主機產品即可,建設周期短,建設成本低。日常運行無需專業環保技術人員,日常維護無需專業的維修人員。
近幾十年,我國經濟水平得到高速發展,農村和農民付出了很多代價,現在是我們回饋農村、讓農民真正享受發展紅利的時候。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就是讓老百姓擁有并享受美好的生活環境,為實現此目標,政府可作為前期過渡性的付費主體,承擔起推動和引導的責任。
麥建波:“新農村”不僅是外在環境的改善, 更是要打造美好生活的“市場”,其核心在于為居民營造一個健康、宜居的美好環境,推動城鄉深度交流和融合、提升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目前,我國的交通路網建設很快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如果工作、居住的通勤時間在 1 小時之內,相信很多人愿意到城郊居住。此外,隨著物流體系的日趨完善,有了發達的路網和便捷的物流,加上村鎮良好的居住環境,農村便有了很大的優勢,會徹底改變居民未來居住地的選擇。
我國農村面積廣闊,有些山區居民分散且地形復雜,污水的收集難度大,一個村可能需要設置多個污水處理站點。在人口密度低的農村,污水中的氮、磷不是影響環境質量的關鍵因子,而是植物生長需要的營養元素,可進行資源化利用,這樣才能實現村鎮污水處理的低碳化、資源化。廣東省 2020 年開始實施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準》,我也是標準制定的參與者之一,當時就提出村鎮污水不能簡單套用城市污水的標準,要因地制宜,合理制定排放標準。
在村鎮污水達標排放的同時,還要重點關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重視污水的收集,避免污水橫流和蚊蟲滋生。二是重視污泥的就地無害化處置和綠色資源化利用,解決污泥集中處置代價高的難題。 三是重視惡臭處理,要營造清新空氣。
《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農村污水治理要分類就地處理、以循環利用為導向。新大禹環境自主研發了一套太陽能污泥無害化系統,使用此系統的村鎮很好地解決了地方防疫和水安全的問題,在污泥無害化之后可就地資源化利用,科學地營造健康、宜居的美好生活環境。
環保服務的需求并非像消費品那樣輕易就能被創造,而是隨著社會發展逐步顯現。農村污水市場培育的時間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之久,我們的初心是希望天更藍、水更清、世界更美好,打造一個美好生活的市場,順勢而為,逐步升級服務水平。市場有什么需求,我們就提供什么服務,逐步升級 數智化服務水平,為建設美麗中國、美麗鄉村做出更大貢獻。